文法学院简介

东北大学于1923年成立伊始就设立了文科和法科,1929年正式成立文法学院。1993年东北大学复名后,文法学院恢复建立。 东北大学是全国理工科大学中最早获得文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之一,是全国首批24所具有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学院拥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哲学)和三个辽宁省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哲学、行政管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设有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教育部“科技政策研究”战略培育基地和科技部国家科技政策东北研究中心、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大学科技与社会(STS)研究中心。 学院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本科专业7个。其中:★博士后流动站两个:哲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公共管理(含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社会保障5个二级学科)。哲学(含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8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科学学与创新工程管理、冶金工程科技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含35个二级学科):哲学、公共管理、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技术史、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政治经济学、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科学学与创新工程管理、冶金工程科技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公共管理硕士(MPA)。★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专业7个: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新闻学、哲学。 学院基层学术组织共有8个研究中心(国家科技政策东北研究中心、东北大学MPA教育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张学良研究中心、NPO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东北创意经济研究中心);10个研究所(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社会主义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思想品德教育研究所、伦理学研究所、科学技术史研究所、东北经济研究所)和6个系(政治学系、法学系、公共管理系、经济学系、新闻学系、哲学系)。学院教师中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委员(兼秘书长)各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生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和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各1人。学院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行政管理学》、《社区管理》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社区管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被评为国家精品教材。在科学研究领域,近十年来教师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600余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增强了社会影响力

院长寄语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始建于1929年,著名学者梁漱溟、章士钊、梁实秋、金毓黻等都曾经在文法学院开科授学。进入新世纪以来,学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成为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智库和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优质人才。

欢迎你报考文法学院本科专业,加入这个充满温暖阳光的欢乐家庭!在这里,你可以追逐自己的美好梦想,实现人生价值!学院的优秀教师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我们会努力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广阔的人生舞台,每一名同学的才华都得到充分展现,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你一定能够超越平凡,成为社会精英,报效祖国、回报父母的殷切期望!

学院简介

东北大学于1923年成立伊始就设立了文科和法科,1929年正式成立文法学院。1993年东北大学复名后,文法学院恢复建立。东北大学是全国首批24所具有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学院拥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哲学)和三个辽宁省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哲学、行政管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设有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教育部“科技政策研究”战略培育基地和科技部国家科技政策东北研究中心、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大学科技与社会(STS)研究中心、辽宁省民政厅实践教学基地。学院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

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7个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经济学、新闻学、哲学。

办学特色

学院围绕“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全程导师组”制的培养模式,构建个性化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内容体系;形成了教学与科研并重,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并进。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27人,专任教师111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16人。教师中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委员2人,教育技术与方法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

学术水平

近年来,教师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50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获国家级精品课2门,国家精品教材2部,获辽宁省和沈阳市科技进步奖、辽宁社科优秀成果奖10余项。

学生成才环境

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合理的学科布局,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文理兼容的教学特色,为学生营造了一流的成才环境。著名学者、教授云集,打造了一流的教学平台。

学院以“阳光理念”作为育人灵魂,构建起了全院教师携手参与的全员育人体系,为每个学生的成长编织最强大的呵护网;以“文韵工程”为载体,打造了“做人以礼、做事以纪、做学以诚”等系列经典活动;依托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小蚂蚁”志愿服务文化已经成为东大学子爱心的象征。

职业发展

毕业生每年有30%以上同学考研或推研继续深造,其中10%的毕业生考研或推研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著名学府继续深造;其他同学则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其他企业就职,同时也有部分学生选择出国出境继续深造或就职。

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概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制为4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专门人才,从而适应我国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的工作需要。

历史沿革

东北大学建校后的第三年,既1925年创办了政治学系,引进了章士钊、萧公权等著名学者和一批海外留学归来的政治学教授,使东北大学政治学系成为东北地区建系最早、人才最多、影响最大的系所之一,并成为当时东北唯一、全国知名的政治学研究中心。

师资力量

政治学系目前共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全部为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张雷教授目前担任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辽宁省政府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学科建设

政治学系设有东北大学最早建立的文科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1998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又获得政治学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术成就

政治学系是东北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和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专业课程中《老子的人生智慧》课程为国家级视频公开课、《政治学原理》课程是东北大学精品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是辽宁省视频公开课。全系教师近年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0余项,已经形成全国特色的专业方向——网络政治学,在国内政治学界得到广泛认可。

荣誉称号

政治学系的教师队伍先后获得东北大学“三育人”先进集体、东北大学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学生班级也先后获得沈阳市优秀团支部、辽宁省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称号。

行政管理

专业概况

行政管理专业学制为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行政管理创新理念,兼具经济、法律修养,能在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理论教学研究人才。

历史沿革

东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始建于1988年。该专业所在学科1997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成为全国首批24所公共管理硕士(MPA)试点单位之一,2005年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成立公共管理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该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并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发展理念,不断强化教学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术成果

该专业主要以“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政府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为发展特色。依托“国家科技部科技政策东北研究中心”和“国家教育部东北大学科技政策研究基地”两个科研平台,该专业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100余项,出版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10余部,出版了著作30余部。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建成了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出版了国家级精品教材2部。

名师荟萃

该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社科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委员2人,国务院学位办MPA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人。

权威推介

建设透明、高效、廉洁的政府是未来中国政府的改革方向,政府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将会发生深刻变化,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将在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成为政府管理领域的理论型或实践型专门人才。

——娄成武(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社科委员)

学长寄语

学习永远是学生的天职,因为学习力就是竞争力,一旦你摒弃了学习,你将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失去了重心,那时的你会更加的迷茫。感谢母校严谨治学,潜心钻研的学风,培养了我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徐强 (文法学院1998级行政管理毕业生,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法学

专业概况

法学专业学制为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法学创新理念,具有较强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适用能力,能在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历史沿革

东北大学于1923年成立伊始就设立了法科,1993年恢复建制,成立法律系,1999年改为法学系。2002年获得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国际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环境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专业特色

该专业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发展理念,不断强化教学的突出地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内开展以模拟法庭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校外在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

学术成果

法学系教师先后承担国家和省市级科研课题4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际交流基金项目1项、中国法学会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市级项目10余项。在《行政法学研究》、《当代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制日报》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20余部。在国际交流方面,近年来与日本北海道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考研就业

本专业的毕业生曾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攻读硕士学位。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为公、检、法等国家机关、高等院校、部队、企事业单位等,如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沈阳海关、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建设银行等。

权威推介

推荐同学们申报法学专业,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下,法学专业是一门专业特点明确、应用性和实用性强、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

——周实(文法学院教授、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日本名古屋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博士后期)

学长寄语

我的创业梦想萌芽于大学期间的外联工作,可以说在大学期间赚得了第一桶金。母校鼓励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和老师们宽容大度的胸怀,至今我铭记在心,也一直是我不断壮大企业规模的动力源泉,除了感谢更是感恩。

——陈潮先(文法学院1998级国际经济法专业毕业生,深圳市致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公共事业管理

专业概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制为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创新意识,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实际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历史沿革

东北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始建于1998年,是教育部首批全国仅有的两所试办院校之一。该专业一直秉承“以研究谋发展、以改革促发展”的专业建设理念,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育人标准,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已成为了能促进和引领我国同类高校该专业健康、规范、持续发展的品牌专业。该专业所在学科2000年成为全国首批24所公共管理硕士(MPA)试点单位之一,2005年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成立公共管理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学术成果

该专业主要以“社区管理”、“文化事业管理”为发展特色。依托“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两个平台,该专业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80余项,出版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10余部,出版了著作20余部。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建成了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出版了国家级精品教材2部。

名师荟萃

该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社科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委员2人,国务院学位办MPA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人。

权威推介

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及管理手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将在这一变化中受益,将为推动各类公共管理机构的发展提供管理和智力支持。

——娄成武(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社科委员)

经济学

专业概况

经济学专业学制为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是以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宏观、微观经济管理、政策研究、投资分析、市场预测与营销、企业策划等实用性经济学人才为目标的现代人才培养平台。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该专业现拥有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点。

专业特色

东北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着“加强基础、拓宽领域、注重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构建了一个培养人才、依托工科背景和优势的立体交叉多维网。在公共课中,形成了一般公共基础课群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群和专业公共基础课群;在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中又形成了基础理论课群、应用型理论课群、数理分析工具与应用课群、新知识课群。

科研平台

东北大学经济学专业经过14年的发展,已经搭建了一个以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土地利用、技术创新等为研究重点的科研平台。该科研平台一方面不断为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添砖加瓦,另一方面也发挥了全面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能力的平台作用。

考研就业

就业考研率高,就业结构层次高。从2004-2012年,平均就业率均保持在95%左右。继续深造(包括出国、升学)的学生,成绩突出,如出国留学到英国帝国理工等国际知名大学攻读硕士;国内到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大学攻读硕士;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也被海尔、海信、明基、大商、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知名企业和政府部门等录用,并受到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新闻学(网络传媒)

专业概况

新闻学专业学制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新闻学(网络传媒)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宽广的科学与文化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及互联网传播技术,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够胜任新闻与网络传媒工作的创新型专业人才。毕业生应掌握网络环境下新闻传播从业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全面扎实的计算机及互联网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网络传播、电子商务、广告及相关经营管理知识,具备较好的创新工作素质和潜力,具备开展科研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实践能力。

历史沿革

新闻学(网络传媒)专业始建于2002年,并于2003年开始招生,发展目标是立足日渐普及的网络媒介,依托东北大学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的雄厚教育资源。本专业是全国新闻院系中较早面向网络传媒方向的新闻学专业,目前已招收10届新闻学专业本科生。

师资力量

新闻学系目前共有专任教师5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3人。另有其他专业的多名教授、副教授和讲师担任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授课任务。

考研就业

本专业的毕业生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南开大学等攻读硕士学位。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有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单位、金融机构和大型工商企业。例如,大连电视台、比亚迪汽车、北京福田汽车、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

学术成就

全系教师近年来承担教育部、辽宁省科技厅软科学、教育厅社科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数十篇。

哲学

专业概况

哲学专业学制为四年,授予哲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哲学专业知识、深厚的哲学社会科学素养、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出色的写作和表达才能、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充满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毕业生可从事哲学教学与研究,以及行政管理、文化教育、新闻传媒等工作。

历史沿革

东北大学的哲学文脉源远流长。早在1928年,梁漱溟、杨荣国、萧公权(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等著名哲学家就在东北大学创办了“哲学系”,使东北大学的哲学系成为东北地区建系最早、水平最高、人才最多、影响最大的哲学系,并成为当时东北唯一、全国知名的哲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摇篮。

建国后,国内著名哲学家陈昌曙教授等人又使东北大学的哲学文脉得以传承,并不断创新,确立了具有东北工业特色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方向。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东北大学的科学技术哲学发展较快,1978年成立了自然辩证法研究室,1982年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生,1984年成立技术与社会研究所,1993年招收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3年成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2004年被教育部批准为“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9年恢复哲学系,开始招收哲学本科专业的学生。2010年被批准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陈凡教授被聘为创新基地首席教授和重点学科负责人、哲学系主任。

哲学系现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哲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哲学)、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与创新工程管理、冶金工程科技史)、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技术史),1个哲学本科专业。

名师荟萃

该专业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与方法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1人。

权威推介

东北大学哲学文脉悠久、积淀深厚,技术哲学的东北学派享誉全国。在这里,你将会领略哲学的智慧,完善知识的结构,练就扎实的本领,实现美好的人生理想。

——陈凡(教授、国内哲学领域知名学者)

学长寄语

我爱哲学,所以我选择哲学,它让我有了一个成为思想上贵族的机会,它给了我人生一个新的起点,学在东大,爱在哲学。

——阳育芳(2009级哲学专业,保送至清华大学攻读硕士)